天气逐渐回暖,很多人选择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万物复苏。可是,蜱虫马上也进入活跃期,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要提防身边潜伏的这个危险!一旦被蜱虫叮咬,易引起局部感染,也可能会导致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蜱传疾病,严重时甚至致命,因此蜱虫又被很多人称为“夺命蜱虫”。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体型小却可能带来很大健康危害的寄生虫!
一、隐藏在夏季户外的杀手
蜱虫,俗称壁虱、草扒子、狗豆子,属于寄蛾目、蜱总科,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蜱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4月至9月最为活跃,人与动物被蜱虫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活动范围很小。因此,相对于成人,喜欢去树林、草丛玩耍的孩子们,更容易成为蜱虫的目标。蜱虫体型很小,大概绿豆这么大,但吸血之后会明显胀大。蜱虫吸血时间较长,一般成年蜱虫可以在宿主皮肤上寄宿吸血6-12天。雄虫吸饱血身体可以膨胀到原来的1.5-2倍,雌虫更是能膨胀到250倍。
二、咬人太狠,严重可致死
蜱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蜱虫可以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后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该病由一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引起,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三、发现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拽
发现蜱虫叮咬一定不能拍!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1.被叮咬后可用酒精涂抹,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
2.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位于头部),垂直向上拔出,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
3.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4.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四、掌握这几招,让你远离蜱虫伤害
1.全身武装。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需要去树林或草丛游玩,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方便发现蜱虫。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尽量少露出皮肤,别给蜱虫可乘之机,同时野外归来要更衣。
2.涂驱虫产品。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可涂抹、喷洒驱避剂,儿童应按说明书使用驱避剂。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柠檬桉油。这几种都对防蜱虫有效。
3.游玩耍后全身检查+清洁。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4.给宠物定期除虫。蜱虫不仅会叮咬人,动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标。如果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并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或进行挤捏。
再次提醒大家警惕蜱虫!警惕“发热伴”!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4月2日